主题是:“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”。
叉车,作为厂区里常见的高风险设备之一,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。
隐患在哪?危险藏在哪?
通过对典型作业场景的深入分析我们总结出68项叉车安全隐患清单,作为一线巡检、培训及整改的重要依据。
六、现场管理制度与区域安全类
59. 充电区无隔离和警示标识
隐患:电动叉车充电区域开放,人员容易靠近,缺乏安全距离。
可能后果:触电、爆炸、火灾等二次事故。
正确做法:设置独立充电区,张贴警示标识,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。
隐患:大风、雾天等恶劣天气下作业未做任何应对措施。
可能后果:货物被吹落、司机视线模糊,事故风险倍增。
正确做法:大风天避免高举物料作业;雾天限制作业或提高照明警示。
隐患:驾驶员在坑洼、湿滑或带有杂物的地面上高速行驶。
可能后果:车辆失稳、侧翻、货物掉落砸人。
正确做法:不平整地面应低速慢行,保持车身稳定。
隐患:维修人员或他人无证上车试驾,甚至临时调配临时工开车。
可能后果:误操作、撞击、工伤事故、法律责任双重追责。
正确做法:叉车只能由持证人员驾驶,严禁他人擅动。
隐患:没有明确划分叉车通道、仓储作业区、维修区与办公区域,叉车随意穿行。
可能后果:造成人车交叉、信息干扰、作业误判等事故风险。
正确做法:以色带/标识/护栏明确各功能区边界,设“叉车专用通道”。
隐患:电瓶更换区、维修区、高空作业区、充电室等危险区域无封闭或开放给无关人员。
可能后果:人员误入被夹、被压、电击或吸入有毒气体。
正确做法:危险区必须上锁或设警示栏,设立门禁或责任人管理制度。
隐患:现场谁能开哪台叉车、是否授权、是否限定车型无统一台账或制度。
可能后果:无证或不熟悉设备的人员误操作,导致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。
正确做法:建立叉车“人员–设备绑定”制度,每台设备配套操作授权表。
隐患:临时工、转岗人员未接受现场风险点、安全操作流程等教育。
可能后果:不清楚作业流程、盲目进入作业区、误操作设备。
正确做法:严格落实“三级安全教育”(公司级/部门级/岗位级),转岗或入职前完成培训。
隐患:班组之间交接随意,设备异常、故障、残留风险未书面或口头传递。
可能后果:故障被忽略,重复作业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扩大。
正确做法:制定交接班记录表,明确交接责任人、交接时间、内容和签字确认机制。
隐患:发生火灾、泄漏、电池起火、设备倾翻等紧急情况,人员不知如何响应。
可能后果:响应延迟、错误处理加剧伤害,甚至造成群体性事故。
正确做法:建立叉车火灾、碾压事故、电池爆炸等专项应急预案,组织年度实战演练。
文章来源:叉车安全与管理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仅供参考。感恩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烦请平台留言删除。
上海新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
联系人:许经理
手 机:18101646214
电 话:021-58182010
传 真:021-68014262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工业园区大川公路2471号
